一直在寻找一个适合编写完毕以后直接发布到Wordpress中,同时又能完美支持Markdown语法的工具,尝试过Ulysess还有Typora,Ulysess本身对于Markdown的支持很奇怪,当粘贴的代码中有一些Markdown语法的关键字时,会出现很难编辑的情况;而Typora本身确实是很好的Markdown编辑器,但是无法直接将本地编写的文章一键发布到Wordpress中是致命弱点。 Setapp中近期引入了MarsEdit,这是一个较为著名的Blog编写工具,一键发布到Wordpress中是这类工具的标准功能,而稍作配置之后,又可以完美支持Markdown语法。 设置MarsEdit 首先需要设置MarsEdit 设置Wordpress 还需要设置Wordpress。在Wordpress中首先先安装Jetpack插件,实际上Jetpack已经基本上变为Wordpress的标准插件了。 在Jetpack插件的设置界面,将“使用Markdown语法编写纯文本文章”的选项勾上。 用MarsEdit编写文章的优点 在MarsEdit中可以混用HTML和Markdown标志来编写文章,因此一些容易记忆的Markdown语法,比如标题,这是我最常用的Markdown语法,没有之一。比如代码块,对于写技术文章的人来说,代码块是非常方便的。 Markdown示例 以下是代码块的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database/sql” _ “gopkg.in/goracle.v2”
Category: Misc
Why I returned my purchase of New MacBook Pro with Multi-Touch Bar
是的,我把刚刚收到不到一周的新MacBook Pro退货了,听上去挺不可思议的。同时,我还退掉了刚刚收到的仍未拆封的两根接口线,一根是USB-C转Thunderbolt2,一根是USB-C转Lightning。实际上为了这台新MacBook Pro,我还早早地就购买了4个USB-C转USB3.0的转接头,他们由于收到货太久了,没法儿退货。 我拥有苹果刚刚开始使用Intel x86芯片做Macbook处理器时的第一代MacBook,那是2005年时候的事情,然后一直到今年,在10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一代MacBook Pro的新品我都拥有,从13寸到15寸,从普通显示屏到Retina显示屏,从普通机械硬盘到SSD,从Megasafe到Megasafe II,我甚至为家人购买了新的只有一个USB-C接口的Macbook,对于其上饱受很多程序员诟病的一代蝶式键盘,我也同样很喜欢。另外我还拥有从iPhone4开始的每一代iPhone,从第一代iPad开始的每一代iPad(嗯,不包括iPad Pro,因为实在找不到购买的理由)。在购买最新的MacBook Pro with Multi-Touch Bar之前,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是2015年年初出的那一批13寸顶配MacBook Pro。 你们一定要说这是在炫耀,实际上我只是想说,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苹果产品使用者,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纯正的果粉,然而,在收到新MacBook Pro不到一周后的今天,我退货了。下面是退货的理由,总得给自己一个交代不是吗?在你阅读下面这些牵强附会的理由之前,如果你还在使用MacBook Air(像我的一个朋友那样),或者你在使用任何一款Windows笔记本,那么我仍然强烈建议你购买这一代MacBook Pro,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已经在使用上一款MacBook Pro,那么建议你可以体会一下。 1. Multi-Touch Bar。 Multi-Touch Bar是这一代MacBook Pro的最大卖点,也是看发布会时最让人惊艳的功能。 虽然,这一段窄窄的触摸屏,苹果实现的非常不错,它拥有特别合适的位置和形状,显示在其上的各种图标也很优雅。然而除了最右侧的Touch ID让我们在解锁笔记本的时候感觉到很爽之外,在我使用这台本子的一周内,这条触摸屏仍然很少场景会被使用到。大部分时间,Touch Bar上都在不停地变换着用苹果内置的中文输入法时出现的备选字,然而谁会不用数字键去选择备选字,而是用手指戳那个触摸屏呢?连盲打都实现不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聊天时候输入emoji用触控条真的很方便。 找不到能够频繁使用Multi-Touch Bar的场景倒也罢了,由于取代了原本最上面一条的实体按键,还有一些不太方便的场景。 在很多情况下,调节声音和亮度的按钮是龟缩在整个Touch Bar的右侧的,需要调小音量,OK,你需要点一下音量按钮,然后在变幻出来的进度条上去拖动,这样的拖动让我非常抓狂,因为完全丧失了一下一下按音量键来确认到底哪个音量更合适的控制感。想一下,在只想快进和后退几格的时候,你是会用按键还是会去拖进度条? 在最开始让程序员抓狂的ESC键,现在还在,但是变成了虚拟键,虽然这部分是可以盲打的,在这个虚拟ESC键的周边敲击都有效,然而对于一个频繁会被使用到的按键,在大多数按键都有实体键反馈的时候,忽然小指触到一个平平的地方,这种需要迅速转换的体验,总让人疑惑是不是点击到了ESC。这是一种让人烦躁的感觉。 2. 超大的触控板。 MacBook Pro原本的触控板已经很大了,还需要更大吗?问题是大了以后会很容易误触啊。因为实际上在你打字的时候,你的两个大拇指甚至是手掌的半坨肉都是很容易会碰到触控板的,这个误触的频率已经到了有时候会让人心里暗骂“我靠”的地步,有些严重。 3. 四个USB-C接口。 即使拥有可以左右开工,找任意舒服的方位充电的好处,忽然间全部变成了USB-C仍然让人有些头痛。Megasafe这么优雅的电源接口就这样被丢弃了,着实让人心痛。特别是当我想到以前的各种线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又要再接一个转接口,这样的处理方案让我很纠结。一点儿也不优雅!也许再等几年,当所有的外接设备(U盘,移动硬盘,鼠标,演讲遥控器,网银U盾)都有了天生USB-C接口,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4. 电源绕线。 这是最让我沮丧的地方,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从新MacBook开始,苹果就取消了那么贴心的设计。以后再也不能像下面这样电源和线缆融为一体了。 我甚至能想像出来,不出几周,线缆就会变成这样,这太让人忧伤了。 【结论】新MacBook Pro仍然是笔记本电脑中最值得购买的机型(没有之一),但是如果你的手头上已经有一款运行状况良好的上一代MacBook Pro,就像我现在这样,那么值得更新换代的动机则不会那么强烈。
Compare SAP HANA with Oracle Exadata
【前言】 本文的最终观点:如果不是拿全公司的产品线来混合搭配,如果仅就一款产品而言,无论其它厂商如何宣传,目前整个IT业界还没有任何一款一体机产品能跟Oracle Exadata同场较量,TeraData不能,IBM PureSystem不能,SAP HANA也同样不能。而SAP HANA可能更应该拿自己去跟Exalytics作比较,而不是Exadata。 本文对于SAP HANA的认知来自于“SAP HANA Essentials eBook”以及Experience SAP HANA站点,完全属于纸上谈兵,如果有更熟悉SAP HANA技术的技术人员认为本文有失偏颇,欢迎指正。 【正文】 需要承认SAP HANA的出现,在理念上与Oracle Exadata几乎是完全一致的,SAP也意识到大量的数据要从缓慢的磁盘子系统中读取到计算资源中,这部分读取操作成为了最大的性能瓶颈,解决方法就是在计算时减少不必要的IO。对此,SAP HANA的解决方案是跳过磁盘层,通过压缩,将大量数据完全放到内存中,当然于此相配套的还有一些对于数据持久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是无论如何,HANA作到的只是内存间计算而已,能够做到这一点,几乎完全得益于硬件的发展,如果不是当前内存容量剧增而成本却持续下降的话,几乎无法想象HANA能够成为普遍的企业级解决方案。 而与HANA相比,很明显Oracle Exadata在磁盘层读取技术上进行了大量创新,Smart Scan以及Storage Index等技术,都是更有意思的创造,从这一点而言,Oracle的创新更大,作为内存数据库+内存分析解决方案的Exalytics提供了跟Exadata的完美连接,如果需要分析的数据过于庞大而无法完全放置在Exalytics的内存中,那么仍然可以通过Exadata中的压缩,并行,智能扫描等创新技术来加速存储在磁盘中的数据的计算。这是一套更完善的解决方案,也更适合企业IT架构更平滑的过渡。 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SAP HANA是一个内存数据库解决方案(这可以与Oracle TimesTen相比较),或者称为内存计算解决方案(这可以与整合了Oracle BI,Oracle TimesTen以及Essbase的Exalytics相比较),这与Exadata的定位以及地位完全不一样。 说的更直白一些,凭着内存足够大,将数据都放到内存中,来获得计算速度的提升,这算什么创新的本事?内存大了,哪家数据库厂家花点儿心思在持久化保存上,都能这么干,这样并无核心竞争力。 以下列出一些分散的并不成体系的关于SAP HANA和Oracle Exadata的观点,同样,欢迎点评及讨论。 1. SAP HANA中列式表和行式表的转换也许是一个亮点。我想Oracle在Exadata中应该借鉴。 2. HANA迄今为止只支持报表应用,因此维护大并发需要的事务锁机制这个最大的技术难点目前看SAP还没有任何解决方案,那么这样的产品并不能与Exadata相提并论。事实是这样的:一直到2012年之前,SAP HANA的解决方案都称为SAP BW Accelerator,这需要一个独立的HANA数据库来完成BI报表,直到SAP BW 7.3 SP5 on SAP HANA的出现,HANA可以当作主数据库使用,不但是查询,而且企业数据改变也直接访问HANA,但这也仍然只是面对数据仓库以及BI领域的应用,这时候被称为SAP NetWeaver BW Powered by SAP HANA(说实话,这名字真够长的)。迄今为止HANA还未能宣布支持真正OLTP应用的案例。 3. HANA的数据持久化机制从文档上看,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几乎与Oracle完全一样,通过将提交的事务写入log,来保证断电重启以后,可以重演log,这就是Oracle的redolog写机制。 4….